智能时代网

查看: 47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苹果与供应商:在制衡与被制衡中痛苦前行

[复制链接]

12

主题

14

帖子

6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6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8-14 16:10: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据知情人士透露,苹果已经组建了代号为Titan的汽车团队,并招募了数百名员工,准备进入汽车领域,iCar大有呼之欲出之势。事实上,苹果CEO蒂姆-库克早在去年就参观了宝马位于莱比锡的核心工厂,学习如何生产像宝马i3系列的电动汽车,期间甚至还谈到了合作的事宜,但最终却不了了之。

这个合作看似天作之合,其实,以苹果现在的声望,他们和谁合作都能弄出天作之和的味道来,毕竟,2000亿美元的现今储备,干啥都有可能干出颠覆来。可真正的事实是,iCar的进展并不顺利,一方面,汽车这个东西关系国计民生、用户生命安全,iCar刹车出问题比起iPhone4s的天线问题要严重20000倍,所以,苹果要进入汽车领域必须要找到可靠的合作伙伴,比如宝马、奥迪、凯迪拉克……

另一方面,宝马等传统厂商也积极探索车联网、智能汽车等项目,如果能找到像苹果这样兼具名气与资本的合作伙伴,本来也是一桩美事儿,可问题在于,苹果对供应商、合作伙伴向来苛刻,利润分配比更是严重地抠门,这让一些知名企业产生顾虑,事实上,业界流传着另一种说法,苹果和宝马的合作之所以迟迟没有成型,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宝马不甘心沦为苹果的供应商。

像宝马这么优秀的企业也能让苹果吓成这样,足以证明后者巨大到变态的影响力。现如今,苹果供应商已然成为一种企业现象,甚至拥有了自己的专属标签,比如高效率、高强度、低利润率和逆来顺受的好性格,我想宝马之所以不甘心沦为苹果的供应商,多半也是忌惮于这些永远挥之不去的标签阴影吧!

生死状,苹果的供应商制衡之术

两年来,苹果供应商的队伍不断壮大,最受人瞩目的自然是iPhone产业链上的企业。众所周知,iPhone是全宇宙中最好的手机,没有之一,这得益于苹果对每一个设计细节的完美把控,同样地,全部的供应商也都要following这个标准;另外的一个事实是,iPhone手机攫取了整个智能手机产业链90%的利润,而库克在和供应商们分钱的时候,总是显得不那么大方,只给代工之王2%,老对手三星也高不到哪里去…

变态的品质要求,加上,严苛的供应链管理,注定了苹果供应商的非典型命运,他们承受着苹果的高强度管理,同时,又要充满感激,毕竟,自己因此赚钱了,也进步了。

苹果最新的供应商地图显示,他们的全球供应商已经达到600多家,从芯片、显示器、电池等核心零部件,到Mylor/Carton/Screw/Label等小料件,无一不是由资本雄厚、耐力极强的企业代工,包括三星、夏普、富士康这样的巨型企业,也只不过是这份名单中的普通一员,事实上,在苹果的眼里,没有谁不可替代,更何况,蒂姆-库克之于供应商的核心策略就是扶持弱小、相互制衡。

越来越多的供应商,一方面保证了iPhone巨大的订单能够满足,更重要的则是增加了苹果的议价空间,比如A系列CPU代工,苹果先后更换过三星和台积电,他们俩相互博弈、互有胜负,但受益最高的永远是苹果;即便是富士康这种利润率比较低的代工厂,也难逃找备胎的命运,除了富士康之外,苹果还在上海培植了昌硕,去年又把伟创力加入到代工商名单,只是这些备胎真得没有郭台铭的狠劲儿,良率和效率都无法比拟,这也是为什么库克要经常跑到郑州去帮流水线工人搬箱子的重要原因。

短期来看,苹果还要依赖于三星、台积电、富士康,但天长日久,备胎始终会成长起来,几乎每一个巨型企业都开始了“去苹果化”之路,只是谈何容易?

如果说,巨型企业还有机会走一走去“苹果化”之路,那么,一些相对弱小的企业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事实上,iPhone的每一次更新换代,都会对产业链造成巨大影响,比如in-cell技术直接让胜华科技退出竞争,直到去年黯然倒闭;又比如蓝宝石供应商GTAT本想借着iPhone6的快车道一飞冲天,但结果却是自家的蓝宝石碎了一地,因玻璃强度达不到苹果的品质要求,蓝宝石屏幕没有如期而至,GTAT也在iPhone6上市的两周之后宣布了破产。这些供应商的例子看似偶然,实则是意料之中的事儿。因苹果巨大的订单,供应商不得不集中全部的资源来满足,甚至需要借贷一些资本,这无异于同苹果签下了生死状:要么达成品质要求,要么直接去死;事实上,许多企业在同苹果谈判的时候都犯了“轻易承诺”的大忌,且受不住诱惑同意了霸王条款,元气大伤也就是清理之中的事儿了。

痛并前进着

不可否认,作为苹果的供应商真得非常不容易,但没有人会主动退出,毕竟,艰苦度日的同时,供应商也得到了巨大的好处。

首先,iPhone的订单,保证了供应商能吃饱饭,虽然利润率低,但架不住数量实在太大,这种感觉就像,全中国每人掏出1分钱,也足以让一个人瞬间变成千万富翁;另外,苹果带给供应商的还有生产工艺的推动力,有的源于纯粹的技术交流,有的则是变态的效率、品质的衍生物,比如苹果在把CPU芯片的订单交给三星的同时,也意味着要透露一些设计理念,三星又是一个模仿高手,总能利用微创新制造出自己的东西,这也是业界一致认为三星能抗衡苹果多年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受摩尔定律的要求,苹果会要求在芯片上增加越来越多的电子元件,同时,面积要越来越小,这就对芯片生产工艺有了更高的要求,新一代产品A9订单之所以又回到三星,正是因台积电的制程工艺达不到。

芯片、显示器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它们的进步自然不能完全归功于苹果的品质要求,但一些冷门的项目,以及iPhone隐性的影响力才是其最大的魅力所在。比如给苹果供应显示器玻璃的康宁公司,一度被IT业看衰,但为了抢到苹果的订单,他们竟然能以每年一次的速度更新迭代,研发速度简直媲美于互联网公司,而且,他们产品的摩式硬度已经达到了9,可与蓝宝石相互撞击,不落下风,且能有效防止刮伤。相信没有iPhone变态的要求,康宁不会有这样的壮举,毕竟,显示器玻璃这种东西,没有太多的升级动力。

又比如代工大王,面对巨大的订单,他们不得不在推进自动化的同时,又不断扩大招工规模,前者的好处不用赘述,可即便是单纯的员工管理也能促进管理方式的科学化。事实上,一个iPhone车间至少3000人,也就是说富士康的一个车间主任就相当于一个厂长,而且他们不仅懂管理,也要玩得转技术,偶尔同苹果的人开开会,谈点高级的事儿,iPhone有那么多车间得培养出多少优秀的厂长啊…或许,在10年之后,中国的厂长真该给苹果记上一功。

事实上,能在iPhone产业链上活下来的企业都是狠角色,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享受难度,这种心理与苹果的要求不谋而合,这也是为什么苹果产业链上虽然充满了压榨现象、霸王条款以及散发着死亡味道的尸体,但依旧能不断壮大最重要的原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智能时代  精品传媒荣誉出品 ( 京ICP备19056894号

GMT+8, 2024-12-23 00:39 , Processed in 0.059307 second(s), 25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